绘本里的中国记忆 | 名人风采
发布时间:Mar 1, 2024 | 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那时涌现了许多名人志士,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的智慧、勇气、才华和坚韧,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奇妙之旅,穿越千山万水,回到那些充满魅力的历史瞬间,探索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中国记忆和名人风采。
SHAOERHUIBEN 01《老子的故事》 老子,名叫李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相传,老子活了好几百岁,他的妈妈怀孕72年才生下他,一出生就已经满脸白胡子了。 有一次老子的老师常枞病了,老子去看望他,常枞用牙齿与舌头的例子让老子领悟到柔软能胜过刚强的道理。老子的声望传遍了四方,传说孔子也来向他求教“礼”的问题。函谷关关尹喜恳求老子将其学说书写下来,他简练地讲述了“道”与“德”的关系,该书被叫做《老子》,也叫《道德经》。 长按识别在线阅读
SHAOERHUIBEN 02《孔子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博学而好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后来孔子开始讲学,遵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孔子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政绩显著,维护鲁国利益。后因理念不合,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其政治主张,但未受重视。最后孔子回到鲁国,和弟子一起整理古籍,编撰《春秋》。去世后,弟子们根据其平生对答问话汇集整理为《论语》。 长按识别在线阅读
SHAOERHUIBEN 03《墨子的故事》 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人。当时鲁班为楚王打造了新型攻城机械”云梯“,用于攻打宋国。为阻止战争发生,墨子让弟子带着人手和守城器械援助宋国,自己则前往楚国去游说,凭借口才和自己的器械成功让楚国退兵。墨家主张节俭,主张将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反对等级和不劳而获。墨家思想的部分内容与儒家思想相冲突,双方在对立争论中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家后世的弟子们将墨子的言行整理为《墨子》一书。 长按识别在线阅读
SHAOERHUIBEN 04《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的贵族子弟。荀子在楚国讲学时,韩非和李斯都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韩非好学深思,他综合儒、道、法各家学说,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刑名法术之学。学成之后他回到韩国规劝韩王,但不被重用,心中苦闷不平,只好借助文字批评政治,阐述观点。秦王却非常赏识韩非,两人相谈甚欢,然而身为秦国丞相的李斯却因妒忌构陷韩非,并让秦王听信谗言,最终致使韩非身亡。后来秦国厉行法治,一统六国,很大程度上是落实了韩非的主张。 长按识别在线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