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走,去博物馆!丨超星精品新书速递-5月3期
发布时间:May 20, 2025 | 作者:
文物摄影师赵震曾在近距离拍摄时,发现陶俑唇上的一枚指纹。在《国家宝藏》节目上,他含泪哽咽道:“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的指纹……能想象一下,当看到这种景象的时候,就踩在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这样的瞬间,来自文物的魅力:它们从来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承载着人类体温与故事的载体。 还有很多人经历了与这位摄影师一样的震颤时刻。在“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的问答帖下方,有人写下自己参观敦煌榆林窟壁画时的感受,她说:“看星星和看文物是相似的,星星的光穿越长长的时空到达我们眼中,而敦煌壁画那些线条、颜色也同样穿透几千年的时光,默默映入每个人眼中。” 还有人将博物馆比作“跨越千年的握手仪式”,在这里可以感受历史,而“观看文明的延续与碰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在文字中触摸历史的纹路,再带着这份温度,走进博物馆,与文明真实相拥。 01 >>>>>>> 走进考古现场 文物出土全记录 一件文物从黑暗的地底到我们眼前,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此刻静静陈列的器物,既映照着数千年前工匠的脸庞,也倒映着无数考古人、文博人守护文明时专注的目光。
《考古中国》全11册 豆瓣:8.7 作者:岳南,杨仕,商成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3-8 每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都发生过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故事。“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岳南等作家以生动的文笔真实再现了明定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山东银雀山兵书竹简、清东陵、法门寺地宫等11个重大项目的考古过程,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何为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按识别 > < 在线阅读 ——————— ——————— 《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 豆瓣:8.2 作者:霍巍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2022-5 “长江学者”霍巍教授的考古手记,记录了他在发掘、调查以卡若、曲贡、藏王陵等为代表的西藏古文化遗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带领我们走进一线考古现场。有读者评价道:“看了古格王朝相关内容,没想到鬼吹灯和藏地密码在这方面的设定是真的。” 长按识别 > < 在线阅读
> 更多推荐 > 左右滑动查看 <
02
>>>>>>> 走进馆里看文物 打开文物们的前世今生
一件文物要怎么看?看文物究竟在看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走近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走近一个民族的文明史。
《遇见紫禁城:古琴之韵》 作者:刘国梁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3-6 本书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们合力打造,按照朝代顺序,介绍了不同朝代的传世名琴,并讲解了它们的历史由来、工艺用途、修复知识以及背后蕴藏的中国古代科技之博大,让我们在一窥故宫博物院内傲视世界的博大馆藏之外,能穿越时光的洪流,拥抱古琴之美、中华文化之美。 长按识别 > < 在线阅读 ——————— ——————— 《国宝沉浮录》 豆瓣:8.7 作者:杨仁恺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 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之一杨仁恺先生代表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领域必读经典。书中既撷取晋唐以来最富争议的一批书画名迹进行鉴赏,也讲述散佚国宝的流转、回归故事。读者评论道:“作者不愧是业界大家,信手拈来,全是故事,难得一见。” 长按识别 > < 在线阅读
> 更多推荐 > 左右滑动查看 < 一起带上知识 走进最近的博物馆 或许在某个展柜前 你会与书中的某段文字 蓦然重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