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忘却,精神永续传承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辑
发布时间:Aug 18, 2025 | 作者: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考察战时中国的多维图景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抗日战争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我们需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 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交通等领域都经历了深刻变革,共同构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 对战时中国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脉络,理解抗战胜利的内在逻辑与深远影响,为当代提供深刻借鉴。
推荐阅读 >>左右滑动查看<<
抗战史料——历史不能忘记 血火淬炼的民族精神坐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真实、客观地记录和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是历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那些铭刻着血与火、凝聚着民族气节的历史瞬间与英雄事迹,是抗战精神最生动的表达。 铭记这些不能忘却的史实,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传承民族精神、捍卫和平正义的基础。
推荐阅读 《抗战为什么赢》 作者:陈红民,赵晓红等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1-9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团队以通俗笔触结合学术考据,辅以珍贵图片与档案,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书中既展现了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气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4:松山战役笔记》 作者:余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5-4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 第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1944年,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在云南松山与日军展开历时九十余天的血战。 军事历史作家余戈以微观战史视角,深度还原抗日战争中滇西战场中这场标志性战役。 从战术细节、士兵生存到战场实景,作者依托日记、档案及实地勘查,分析双方的布阵、交火与伤亡情况,再现了硝烟中的个体命运与战争走向。 《惠通桥之战》 作者:余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2024-5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1942年中国远征军退守怒江,炸毁惠通桥,挫败了日军进犯昆明的图谋,为后续战局转折埋下伏笔。 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支点为切入点,生动还原了战争双方在此展开的激烈攻防。 战场上的局势总是瞬息万变且难以预知的。通过作者的细腻笔触,我们得以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本质与战役指挥中命悬一线的紧张态势。
中国抗战类文学作品 民族记忆的艺术表达 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某一时期的苦难与精神。 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描绘历史场景、抒发深沉情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体具体的生命体验之中。 让我们在文学的力量中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的温度与厚度,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共情。
推荐阅读 《最后一步:尽开颜》 作者:陈伙成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2-2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著名军史学家陈伙成融合史学家的严谨考证与小说家的叙事能力,依托战地日记、档案文献及实地勘查,生动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历经艰险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继续北上的历史图景。此次行动的胜利,使抗战有了稳固的后方。 《重生》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作品。小说以1944年华北抗战为背景,以克制笔触展现特殊年代普通人的精神觉醒,通过主人公周旋于侵略者与同胞误解间的复杂处境,探讨尊严与救赎的命题,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与对和平的渴求。
世界优秀反战作品 人类对和平的永恒呼唤 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 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反战作品,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及其对人类文明与个体生命的摧残。 这些作品超越了国界与民族,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普遍价值,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与守护。
推荐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德)埃里希·玛丽 亚·雷马克 出版社:万卷出版有限责任 公司 出版年:2023-2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本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青年士兵保罗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年轻一代的肉体摧残与精神异化。 本书是二十世纪反战文学里程碑,作者雷马克曾因此书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其改编电影多次获奥斯卡奖。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作者:(法)法尼娅·费内 隆(口述);(法)玛塞尔· 鲁捷(执笔)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3-1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法国歌手法尼娅·费内隆的回忆录,戏剧大师阿瑟·米勒艾美奖大奖影片《集中营血泪》原著作品。 作品以奥斯维辛集中营女子乐队为切入点,记录法尼娅因音乐天赋从战争中幸存的经历。 音乐既是生存工具,亦成为精神反抗的武器。法尼娅以细腻笔触揭露了集中营的残酷与人性挣扎,探讨生命尊严与艺术救赎的复杂交织。 《生活与命运》 作者:(苏)瓦西里·格罗 斯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9-8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通过沙波什尼科夫家族三代人及上百名关联人物的命运,展现战争下个体的生存困境与道德抉择。每个人的个人生活都与人类命运密不可分。格罗斯曼以真挚平实的感情描绘出战争的可怕与惨烈,本书因此被誉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深的缅怀。今天,我们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更要倍加珍惜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和平环境。 历史不容忘却,精神永续传承。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勠力同心,砥砺前行。 END